- 孙红霞;李俊杰;谢锈玫;高璐璐;缪雨辰;张振;
二氧化碳(CO_2)不仅是众所周知的温室气体,也是一种重要的C1资源,利用CO_2合成高附加值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利用CO_2合成羧酸类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可见光促进CO_2参与的羧基化反应中,光敏剂的选用是确保反应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系统地分类和总结可见光促进CO_2参与的羧基化反应所涉及的光敏剂适用的相关反应类型、合成方法及基本性质等方面.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一类新型光敏剂,这类新型光敏剂有望在光促进CO_2参与的羧基化反应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光敏剂系统总结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4;No.154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姚瑞娇;蒋文艺;肖文艳;陈智杨;蒋用;李佳;何正有;
考察竹节参茎叶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与纯化工艺.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竹节参茎叶中总皂苷、人参皂苷Rg_1、竹节参皂苷Ⅴ、Ⅳ和Ⅳ_a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法设计得到竹节参茎叶总皂苷的最优提取工艺,用大孔树脂吸附法考察其纯化工艺.结果表明,香草醛—冰醋酸分光光度法测得竹节参茎叶中总皂苷含量为8.9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其含人参皂苷Rg_1、竹节参皂苷Ⅴ、Ⅳ和Ⅳ_a分别为7.8、20.9、11.5和3.0 mg/g,说明竹节参茎叶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以提取温度、乙醇体积百分数和料液比为因变量,采用Box-behnken法得到竹节参茎叶总皂苷的最优提取工艺,即料液比为1∶22(g/mL),乙醇体积分数为78%,提取温度为71℃;筛选出D-101为最优吸附填料,并获得最佳纯化工艺,即将药材粗提物的水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上样后,依次用水、20%乙醇和80%乙醇进行洗脱,收集80%乙醇洗脱部位,回收乙醇,减压干燥后得到竹节参茎叶总皂苷提取物.结果显示,经过纯化后,竹节参茎叶总皂苷提取物含量从8.90%提高到33.41%,总皂苷得率为75.52%.表明竹节参茎叶中含有与竹节参根茎相似的活性成分,提取纯化能够达到富集的效果,这为竹节参茎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研究依据.
2025年02期 v.44;No.154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震宇;朱谛;唐玉梅;林玲;苏伦;王金秋;胡敢;
以塔罗科血橙为原料,采用加热熬煮工艺制备无添加剂的纯果肉果酱,系统考察了不同熬制阶段(BJ、BP-30、BP-40、BP-50和BP-60)果酱的色泽、质构特性、流变特性及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随着熬煮过程的进行,果酱的亮度值显著下降,红绿度值和黄蓝度值逐渐升高;质构参数中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均呈上升趋势,当干物质含量达到50%时表现出理想的半固体特性;流变特性分析显示,果酱具有典型的剪切稀化和触变特性,储能模量始终大于损耗模量,表明形成了稳定的凝胶网络结构;电子鼻和代谢物组学分析发现,羧酸及其衍生物(13.2%)、有机氧化合物(11.6%)和脂肪酸(7.2%)是主要的风味贡献物质.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干物质含量在50%左右时,血橙果酱具有最佳的加工品质,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25年02期 v.44;No.154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乾敏;时小东;王嘉;王婷玉;成翠;吉子伍支;
为探究不同蜜源蜂蜜柠檬水风味差异,运用电子鼻、电子舌和电子眼技术对16种不同蜜源蜂蜜柠檬水的风味进行对比研究.人工感官评价表明,龙眼蜂蜜和沙棘蜂蜜可优先作为蜂蜜柠檬水开发的专用产品;16种不同蜜源所制成的蜂蜜柠檬水共提取到36个电子眼的特征色号,主成分分析模型识别指数为98,电子眼对蜂蜜柠檬水样品色泽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除苕子蜂蜜和枸杞蜂蜜柠檬水整体气味接近外,其他样本可以通过电子鼻技术区分;电子舌中主成分分析结果样本离散型较好,识别指数为99,说明电子舌技术能够识别到不同蜜源蜂蜜柠檬水滋味上的区别.表明智能感官技术能够实现不同蜜源蜂蜜柠檬水差异分析,为蜂蜜产品品质控制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02期 v.44;No.154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佩玉;朱柃羽;罗冉霏;王盼;甘圳;袁航;向达兵;叶雪玲;
为研究消毒剂对苦荞种子消毒效果及发芽情况的影响,以川荞1号种子为供试材料,选择5种常用消毒剂(NaClO、KMnO_4、H_2O_2、CuSO_4和75%乙醇),配制不同消毒浓度(1%、1.5%、2%、2.5%和3%)和设置不同消毒时间(10、15、20、25和30 min),采用L_(25)(4~1×5~2)正交试验,以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胚破裂率、异常发芽率和发霉率等为考察指标,综合分析不同消毒剂处理方法对苦荞种子消毒效果和萌发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消毒剂对苦荞种子的消毒效果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其中NaClO和KMnO_4的消毒效果最好,种子活力指数最高,发芽率高,发霉率低;H_2O_2处理对种子破坏小,但消毒不彻底,污染率高,达不到理想的消毒效果;CuSO_4处理的苦荞种子污染率最小,但抑制了苦荞幼苗及根系生长,不宜使用;75%乙醇处理对种子和幼苗的毒害作用较大,导致多数种子破裂和不正常发芽,且发霉率最高,发芽率最低,不推荐使用.综合考虑,适合苦荞种子萌发的适宜消毒条件为1%NaClO处理10 min.研究可为苦荞种子萌发实验及相关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2025年02期 v.44;No.154 14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